保险欺诈的合理性问题研究

点击数:540 | 发布时间:2025-07-17 | 来源:www.biu461.com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56

    1研究背景

    DEAN曾指出,学术界缺少保险买家对保险欺诈态度的研究。投保人对于保险欺诈态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保险欺诈行为道德性、合理性的评判,包含影响评判的原因。美国学者Cummins、Tennyson、Accenture曾做过针对保险欺诈态度的研究和问卷调查,全美反保险欺诈网盟(C人工智能F)也对美国家庭做过对保险欺诈容忍度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对保险欺诈的同意度与所在州的索赔率显著正有关。美国保险监管体系相对健全,保险行业很看重保险欺诈的社会合理性问题,相比之下,国内投保人法制观念淡薄,缺少保险法律常识,觉得保险欺诈的后果大不了就是被拒赔。国内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诚信监控机制不完善,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和司法机构对保险欺诈的认识不清、防范不力也刺激了保险欺诈的发生。对社会公众宣传教育,明确保险欺诈的害处,可以降低和抑制保险欺诈行为,这已经是保险业的共识。但,怎么样做好教育工作,宣传的重点放在哪儿,什么原因影响社会大众对保险欺诈行为的合理性认同,是本节要澄清的问题。

    保险欺诈合理性影响

    保险欺诈的合理性可以影响法律实行的成效,可以使上图中法律本钱曲线平移。在其他原因不变的状况下,保险欺诈合理性的增加可以致使法律本钱的成效减少,行为人增加保险欺诈的欲望,对应更多的违法收益。

    2保险欺诈行为合理性缘由概括

    在一些人看来,投保人欺骗保险公司是可以原谅的,是一种小过失,并非违法行为。大部分保险诈骗都是非暴力行为,对金融规范的害处是间接的、潜在的、远期的。公安、司法机关对保险欺诈到底是合同纠纷还是违法犯罪的认识并不统一,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保险欺诈行为的社会风险性。相反,不少状况下保险欺诈被觉得是合情适当的,监管法律和保险政策的推行并没产生拟定者预期的成效,法律在实行中存在效率贬损和扭曲的状况。影响保险欺诈合理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险本身具备不确定的特?c,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投保人支付了保费获得了保障,保障本身不是财富的增加而是财富的不降低,本来是等价有偿的买卖,但没得到保险赔偿的投保人会错误的觉得不公平,“为何其他人获得了保险金而我没获得”。投保人觉得支付了保费就应当获得赔偿的看法还有非常大的市场。

    第二,保险具备“长尾性”特征。投保人的选择行为不只和保险商品本身有关,也遭到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偿付能力的影响,其获得的信息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决策依据,保险消费中必然存在很多非理性行为,滋生保险欺诈。投保人从支付保费到获得赔偿有一段时间距离,保险人拒赔可能不违法,但并不可以让他们心服口服,此外还存在不少不公平条约和不合理拒赔的状况。“高保低赔”、“理赔难”等现象会招致投保人的报复行为。投保人支付保费却没获得预期的“收益”,对保险产生了不信赖,使用同样不理智的行为“同态复仇”,用保险欺诈的方法予以回话。

    第三,保险企业的营销职员流动性强、素质不高,本身对保险不诚信行为的认识不够,有时候又是和投保人串谋骗取企业的保险金。社会大众觉得欺诈行为很常见,“其他人都在骗保,我也可以做”的观念很多存在。

    第四,保险业飞速发展,但监管规范滞后,相比英国、美国、日本成熟的保险法律体系,国内既没拟定专门的保险反欺诈法,《保险法》只有187条,没区别保险合同法与保险组织法,也没对保险欺诈做出明确规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非常大,司法公信力较低,诉讼本钱高,监管部门对保险欺诈的查处力度小。保险人对保险合同的讲解说明会干扰投保人的合理性期待,说明义务履行不到位会增加他们的不信赖,投保人觉得合同条约过于专业,对保险欺诈更没正确认识,随便越过法律界限。市场调查表明,高达748%的寿险顾客不了解自己所投保险条约的具体含义,192%的保险顾客根本没读过合同条约,477%的人虽读过条约但因文字晦涩没办法完全了解。

    第五,市场监管对投保人的约束宽松,对保险人的规范不严格会使保险买家对保险产生不信赖,都会助长保险欺诈。保险监管法规要宽严适中,坚持维护当事人契约自由的立场,不偏不倚。

    3保险欺诈合理性的问卷设计

    依据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2008年的问卷调查,140万英国人2007年一年内并不觉得保险欺诈是不对的。李立(2010)也曾使用问卷调查的办法剖析买家对保险欺诈的态度,并得出“保险消费历程、对免赔规范的认可感、对保险企业的信赖”等传统原因对保险欺诈的合理性并无显著影响,而“个人道德、薪资收入、控制欺诈的态度”等个人原因对保险欺诈合理性影响最明显。调查问卷可以有效知道社会群体对保险欺诈行为的态度,觉得是合理还是违法,购买保险后自己是否会推行保险欺诈。

    对于大部分保险买家而言,他们对行为是不是违法的认识不够,并不拥有判断自己行为风险的能力,常常从自己的理解和最易获得的信息出发判断行为的合法性,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种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具备与多数职员在言语、行为方法、态度等方面维持一致的倾向,形成羊群效应。本节通过问卷调查,知道社会公众对保险欺诈行为合理性的态度,问题并非直接询问对保险欺诈的态度,而是提出有关的问题,将调查内容隐藏在问题当中,涉及投保人索赔中的具体行为。期望能得出保险欺诈合理性的重要原因,为防范保险欺诈的教育宣传工作提供素材。

    问题包含: (1)是不是觉得保险软欺诈是适当的(包含事故发生前与发生后)。用以知道公众对夸大索赔和保险软欺诈的态度。

    (2)羊群效应付保险欺诈合理性的影响(包含人身险与财产险)。用以知道羊群效应付保险欺诈合理性的影响程度。

    (3)保险人说明义务的不适合履行会不会增加保险欺诈。用以知道保险人对保险合同的说明是否会影响保险欺诈合理性。

    (4)保险合同的专业性会不会增加保险欺诈。用以知道保险规范本身是否会致使欺诈合理性。

    (5)对保险规范的错误认知会不会增加保险欺诈。用以知道对保险规范的误解是否会增加保险欺诈的合理性。

    (6)保险人的不诚信行为会不会增加保险欺诈。用以知道保险人的不规范行为是否会增加保险欺诈合理性。

    (7)是不是觉得道德风险是适当的(包含财产险与人身险)。用以知道道德风险是不是影响保险欺诈的合理性。

    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34份,其中男士225人,女人109人。地域涵?w广东、河北、湖南、安徽、吉林和山东等25个省份,被调查职员的职业包含学生、公务员、教师、大夫、农民、公司员工等25类,教育程度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年龄跨度为18~80岁。数据来源具备广泛性,基本可以反映社会群体对保险欺诈的态度。

    4问卷结果剖析

    问卷结果显示,较多数的人觉得保险软欺诈是不适当的,是违法的,并且自己不会推行,少数人觉得自己会推行保险软欺诈。财产险中(以汽车保险为例)觉得保险软欺诈是合法的比率比通常情况下要低,这可能是由于人身险中保险软欺诈的合理性更高。社会大众在人身险中推行保险软欺诈的概率更高。

    推行保险欺诈时会遭到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的影响,假如发现其他人出险后会夸大索赔,自己也会坚定保险软欺诈的意图。问卷显示,羊群效应付保险软欺诈有肯定的影响,影响率在37%左右,(34%与40%的中值),在人身险中(以疾病险为例)的影响比在财产险(以汽车保险为例)中的影响更大。

    保险人的说明行为对投保人推行欺诈有肯定的影响,在30%左右(32%与29%的中值)。其中,保险人对合同说明义务的履行比普通的不诚信行为对保险欺诈行为的影响力略高。

    保险合同的专业性和投保人对保险规范是不是能正确理解对保险欺诈合理性有影响。保险公司可以适合关注对保险规范价值的讲解,也要尽可能使保险合同条约通俗化。

    道德风险在财产险中比在人身险中对保险欺诈的影响力略高,但总体来讲两者对保险欺诈合理性的影响都较小。社会大众常见觉得道德风险是不适当的。

    5结论

    综上剖析得出,对保险欺诈合理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①羊群效应(财险高于人身险);②保险人的行为(说明行为高于其他不诚信行为);③保险合同的专业性;④对保险机制的理解;⑤道德风险。

    对保险欺诈合理性的认识,人身险高于财产险。保险欺诈监管是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的扩充,监管工作应提升对保险欺诈合理性影响原因的正确认识,把教育宣传的重点放在防止羊群效应,加大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上,而不应一味强调普及保险常识和防范道德风险。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